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农业新闻农业新闻
广西蔬菜标准化生产作范本 农业端供给侧改革亮眼
发布时间:2017-02-15作者:来源: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点击:
科技嫁接,资源优势显活力。桂林市郊近80%的菜地每年复种达到4—6次;梧州市基本实行瓜豆与绿叶菜间套作……冬季无闲田、村里无闲人,优势资源变特色产业。
深处转型:发展果蔬深加工,全产业链提价值,把农产品“吃干榨净”
正月初八,田阳县城东工业园里的福民食品公司开工了。“春节前就接到国外订单,加工番茄果脯、果蔬汁饮料,现在销路不愁。”公司总经理曾纪伦说。
过去发展蔬菜产业,一直受困于保质期这一短板。如何拉长产业链条、提高产品附加值,广西推进龙头企业与农产品资源的高位“嫁接”。
“我们从用地、税收、服务等多个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,支持企业改造升级、提高产能。”田阳县委书记韦正业说,目前全县引进嘉佳商贸、福民果脯等一批龙头企业,年可加工果蔬35万吨以上,还带动大批农民就地就业。
广西优化蔬菜加工产品结构,向精深加工产品、保健产品拓展。荔浦县绿园农产品加工公司以荔浦芋为原料,从指头大小的原种到废渣废液,从头到尾“吃干榨净”。目前,公司在全国建立了50多个销售网点,年销售额达3.85亿元。
引导扶持民间资本发展蔬菜加工业。田东县祥周镇新亚东集团,发展订单优质小番茄2万亩,通过示范带动农户,去年订单面积达5万亩;横县芳岭村建设食品加工厂,采用传统工艺,将芥菜加工成干菜和酸菜,带动村里蔬菜种植基地发展,干菜每公斤市场价达到了24元;藤县优化秋冬种品种,瞄准粤港澳大市场,发展适销对路的外向型蔬菜和干制、腌制加工型蔬菜。
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,要用改革的办法,推动农业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、向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。”郭绪全说,当前,广西发展秋冬菜也有不少短板,龙头企业不强、冷链物流不够、自主品牌不多等等,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,让广西秋冬菜加快转型升级,为保障淡季农产品供给做出更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