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技术前沿 >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
注意谨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
发布时间:2015-09-07作者:市农业局来源:市农业局点击:
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属检疫性病害,主要为害叶片,造成叶片发黄发红、枯死,一般可减产10-30%,高的减产50%以上。据本站近期在八步区信都镇等稻区调查,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已在历史病区有发生,发病稻区田块最高病丛率达70%,一般为15-40%,发病叶率最高30%,一般在10-15%。由于近期台风、雨水较多,加上菌源基数大,该病害可通过风、雨、流水等传播后进行再侵染,具有流行速度快、爆发性强、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等特点。前期大多农户对该病防治不够重视,致使该病有加速漫延趋势,易在区域性暴发成灾。请各县区农技人员加强巡查,发病稻区要统一用药预防!
主要症状:
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、条斑病,主要为害叶片,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,借风、雨、露等传播,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。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,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,大小约1×10mm,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。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,干后呈胶状小粒。整田看,叶尖一片枯黄。预计全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中等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8万亩。
防治意见:
一是药剂防治,选用20%叶枯唑、20%噻菌铜悬浮剂、72%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等药剂,加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素,加快病害康复,提高防治效果。每7天一次,应连续施药2-3次,交替使用;二是加强田间管理,水分的管理要注意保持浅水勤灌,严防漫灌、串灌,避免病害随水流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