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技术前沿 >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
肉牛的饲养管理
发布时间:2015-06-30作者:来源:内蒙古凉城县畜牧业局点击:
-
近年来,我国肉牛饲养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,品种改良步伐加快,区域化、规模化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,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,在有些地方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的肉牛科学饲养、育肥技术水平还比较低,肉牛标准化、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,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,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养殖肉牛大国,但还不是肉牛强国,为此我们尙需加倍努力,做好肉牛养殖生产的普及工作。
一、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一般原则
1、牛的生物学特性
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饲养后,牛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生物习性,了解这些习性有助于科学饲养。
(1)牛有恋群性。牛喜欢小群活动,一小群3-5头,当有其他牛来到时,会引起争斗。新引进的牛要先进行大群饲养,待个体间互相熟悉后,再进行分群,可减少争斗,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,舍饲时最好采用对头式拴系,使牛有安全感,解除后顾之忧,放心采食。
(2)对环境适应性强。从其他地方引入的牛,只要自然环境接近,能较快地适应新环境。在易地育肥时,如果产地与引入地的环境条件一致有助于肉牛的生长。肉牛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强于高温,当环境温度超过27℃时,采食量减少,影响生长。环境温度低于8℃时牛的维持需要增加,采食量增加,又浪费饲料。因此,牛舍要注意夏季防暑、冬季防寒,舍内温度控制在8—12℃为好,相对湿度不高于85%。
(3)牛爱吃新鲜干净的饲料,不爱吃长时放置的精饲料,特别经拱食黏附鼻镜黏液的饲料。因此,喂料时应做到少喂勤添,要将料槽中剩余的饲料及时清扫,晾干后再喂。
(4)采食不仔细,有反刍的特性。(要注意粗精料中的异物、如铁钉、铁丝等)
在饲养肉牛时,要保证牛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进行反刍,消化食物,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,引起疾病。
(5)饮水量大。饮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环境温度、生理状况、年龄、饲养方式等。气温升高,需水量增加;泌乳牛需水量多,每产1㎏牛奶,需水3—4㎏;代谢旺盛的犊牛需水量多;放牧饲养较舍饲牛需水量多1倍。一般情况下,牛的需水量可按每千克干饲料需水3—5㎏供给,每天在喂料后供给饮水。中午可增加一次饮水,夏季一定保证水的充分供应,最好自由饮水。
2、饲养管理的一般原则
(1)科学配制日粮,满足牛的营养需要
牛是反刍动物,有着容积很大的前胃。前胃能使饲料发酵软化,瘤胃内微生物的活动,可以消化大量粗饲料,合成菌体蛋白,为降低肉牛饲养成本提供了可能。因此,肉牛生产中,不管处于哪个生理阶段的牛,粗饲料的供应是必不可少的,根据饲料标准,配制日粮要做到精、粗、青饲料的合理搭配,饲料种类多样化,适口性要好,易于消化,配制的日粮要做到营养全价平衡。
犊牛要及早放牧或补饲植物性饲料,促进前胃的发育和前胃机能的完善,提高身体素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。给生长牛(或架子牛)提供尽可能多的粗饲料,补饲少量精料,促进牛骨架的发育,降低饲养成本。育肥牛则采用高精料日粮快速催肥,缩短饲养周期,提前上市,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。
饲喂要做到“四定”,即定时、定量、定序、定人,根据每天的饲喂次数,将饲喂时间固定在一天的某几个阶段,时间相对固定,不要随意更改。饲喂顺序也应确定,一般采用先粗后精再饮水的做法,饲喂顺序一旦确定也不得随意变动。
(2)做好牛的疫病防控
制定牛舍及牛场的消毒清洗计划,减少病原微生物,控制疾病的发生。制定科学规范的免疫程序,及时做好疾病防治工作,防止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发生。对断奶犊牛和育肥前的架子牛要进行驱虫、健胃。
(3)加强饲养管理
在生产中要求饲养人员做到“五看五注意”,既:看牛吃料注意食欲;看牛肚子注意是否吃饱;看牛动态注意精神;看牛粪便注意消化机能;看牛反刍注意异常;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兽医人员联系。
做好日常管理工作。牛粪便要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,清扫牛床,保持牛舍内清洁卫生。牛舍周围应保持整洁,定期清扫,清除野杂草,减少蚊蝇滋生。清粪喂料工具应严格分开,定期消毒。保证牛槽内有水。
坚持刷牛体。促进牛体血液循环,保持牛体清洁,增加皮肤新陈代谢,防止疾病互相传染,有利于牛体健康。一般讲,牛较适宜的环境稳定为5—21℃,超过或低于这一范围对牛生产力的发展不利。夏季可给牛通风,定时给牛体牛头淋水等措施降温,冬季可采取加垫草、关门窗等措施提高舍内稳定。
加强运动,提高体质。运动有利于牛新陈代谢、促进消化,增加对外界环境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,防止牛体质衰退和肢蹄疾病的发生。
犊牛的饲养管理
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的哺乳牛。犊牛饲养水平的高低,管理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成年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。1个月内的牛主要是以母乳为营养来源。大约从2周龄开始学吃草料,随着瘤胃、网胃和瓣胃的迅速发育,消化功能不断完善、采食的草料不断增加,使犊牛逐渐由依靠母乳生活过渡到以饲草料为主。
初生犊牛的护理
犊牛出生后,首先应清除口腔和鼻镜内的黏液,以免影响呼吸而导致窒息,其次要擦净牛体黏液,特别是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,更要及时进行,以免犊牛受凉。三是断脐带,在擦净犊牛体躯后,往往自然扯断脐带,否则在距犊牛腹部10-15㎝处剪断脐带并挤出脐带中黏液,然后用碘酊充分消毒,防止发生脐炎。正常情况下,脐带在出生后1周左右干燥脱落,否则可能发生了脐炎,应及时治疗。
2、犊牛的哺育
(1)早喂初乳
母牛分娩后5—7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。初乳期一般为4—7天,结束后应转入犊牛群,用混合乳饲喂。
犊牛初生后,必须在2小时内哺食初乳,越早越好。作法:用中、食指置桶内乳中倾斜让犊牛吮吸舔饮,3—5天习惯后,犊牛可自行舔饮,因犊牛后天免疫力有70%以上是通过初乳而得。初乳的作用:一是能提高对病菌的抵抗力;二是能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;三是有利于犊牛胎粪的排出。
上一篇:肉用鹅营养需要配比
下一篇:如何判断鱼苗的“老”与“嫩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