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
两部门有关负责人就《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》接受央媒采访
发布时间:2016-01-14作者:来源:商务部网站点击:
问:目前沿边重点地区发展情况如何?
答:国家高度重视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、沿边国家级口岸、边境城市、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的发展,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;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部署要求,积极加强工作指导、支持;有关省(区)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及时出台政策措施,沿边重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2014年,广西东兴、云南瑞丽、内蒙古满洲里和二连浩特等4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经济总量分别达452.96亿元、55.3亿元、210.6亿元、88.4亿元人民币,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达335.2亿元、286.3亿元、258.5亿元、223.3亿元人民币,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水平,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。
2014年,沿边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1206.82万吨,其中进口9224.73万吨,出口1982.09万吨;出入境人员达1474.72万人次,其中入境747.84万人次,出境达724.89万人次;出入境运输工具达579.66万列次。
2013年,我国28个边境城市户籍人口达到957.3万人,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9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33亿元,货物出口总额达到251亿美元,占整个沿边地区(136个县)的比重分别为40.6%、46.1%、49.6%、54.9%。
2014年,1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(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于2015年3月设立)实现地区工业总产值873.94亿元,进出口贸易额944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27.73亿元。目前已建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于2012年4月封关运营,2014年入出中心人员147万人(次),入出车辆38.3万辆(次),入出货物275.45万吨,进出口贸易额5.05亿美元。
问:请简要介绍《意见》的主要内容?
答:《意见》着眼于实现稳边安边兴边,综合考虑经济发展、边疆稳定、民族团结、周边安宁的需要,从兴边富民、人员往来、加工物流、旅游、基础设施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了31条具体政策措施。
一是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,实现稳边安边兴边。包括支持边民稳边安边兴边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、提升边境地区国际执法合作水平等3条政策措施。
二是改革体制机制,促进要素流动便利化。包括加大简政放权力度、提高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、推进人员往来和运输便利化等5条政策措施。
三是调整贸易结构,大力推进贸易方式转变。包括支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、引导服务贸易加快发展、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等3条政策措施。
四是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,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。包括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、研究设立沿边重点地区产业发展(创业投资)基金、加强产业项目用地和劳动力保障等3条政策措施。
五是提升旅游开放水平,促进边境旅游繁荣发展。包括改革边境旅游管理制度、研究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、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、加强旅游支撑能力建设等4条政策措施。
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支撑保障水平。包括加快推动境外和境内段互联互通项目建设、加强边境城市航空口岸能力建设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等4条政策措施。
七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,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。包括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、强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、实行差别化补助政策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、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相关政策等5条政策措施。
八是鼓励金融创新与开放,提升金融服务水平。包括拓宽融资方式和渠道、完善金融组织体系、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、防范金融风险等4条政策措施。
问:《意见》有哪些政策创新点?
答:政策创新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:
一是突出人的重要性。人是开发开放的第一要素,没有人,守土安边就无从谈起。《意见》将对边境地区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作为政策措施的重要着力点,强调通过扩大就业、发展产业、创新科技、对口支援实现稳边安边兴边。
二是突出制度创新。创新是发展的不竭源泉。《意见》将制度创新作为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动力,在投资贸易、人员往来、口岸通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。
三是突出差异化扶持。沿边重点地区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,在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肩负特殊重要责任,在开发开放发展中面临特殊困难问题,国家应给予沿边重点地区特殊政策支持。《意见》将加大投入作为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,在产业发展、资金投入、项目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差异化扶持政策。
四是突出重点领域。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,在全面推进的同时,必须突出重点。沿边重点地区自然生态、民族文化、异域风情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旅游产业又是一个综合性强、关联度大的富民产业,因此,《意见》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突破口,提出研究发展跨境旅游合作区、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等特殊方式和政策。
问:《意见》在稳边安边兴边方面有哪些政策安排?
答:沿边地区大多是民族地区,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,沿边地区经济社会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,但是由于地处偏远、发展基础薄弱、建设成本高等多方面原因,发展水平不仅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差甚远,就是与所在省区其他地区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。
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发展为了人民,人也是开发开放、维护国家安全的第一要素。因此,《意见》把“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,实现稳边安边兴边”放在第一部分,将对边境地区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作为政策措施的重要着力点,既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信心决心,又体现了国家对国防安全的高度重视。
《意见》强调加大对边境地区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,通过扩大就业、发展产业、创新科技、对口支援稳边安边兴边。在安家就业方面,提出降低创新创业门槛,对于边民自主创业实行“零成本”注册,符合条件的边民可按规定申请10万元以下的创业担保贷款;鼓励边境地区群众搬迁安置到距边境0—3公里范围,省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边民补助机制,中央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支持;加大对边境回迁村(屯)的扶持力度,提高补助标准,鼓励边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