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
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》答记者问
发布时间:2015-12-02作者:来源:农业部新闻办公室点击:
新时期农垦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国家队。经过长期开发建设,目前农垦耕地面积近1亿亩,粮食总产720亿斤,商品率高达90%;天然橡胶、棉花、牛奶、糖料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.9%、27.3%、11.6%和6.3%。农垦农业生产规模化、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高,抓得住、调得动、应得急,是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的可靠保障。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。农垦通过窗口展示、科技服务、跨区作业、土地托管、垦地共建等方式,示范带动农村现代农业发展。目前,已创建各种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区600多个,每年为周边农村提供农机作业面积6000万亩以上,培训各类人员200万人次以上,供应粮食作物种子占全国的28.5%。率先在全国开展高产创建活动,辐射引领周边农业实现高产稳产;率先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,带动社会各界共同打造放心食品供应链。农业国际合作的排头兵。农垦从上世纪50年代就承担国家农业援外任务,90年代开始以企业行为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形式,规模不断扩大,领域不断拓展,形式更加多样。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,实现双边、多边互利互惠互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安边固疆的稳定器。农垦自创建之初,就承担着建设边疆、保卫国土、民族融合和维护统一的独特作用。目前农垦共有288个边境农场,已经成为国家维护边境安全、繁荣边疆经济、促进民族团结、反恐、禁毒、阻击外来动物疫病和外来生物入侵的重要屏障。
记者:社会各界都很关心和期待农垦的改革,请您谈谈农垦将沿着怎样的路径改革?
韩长赋:《意见》对农垦改革的思路、原则、目标、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,主要从垦区集团化改革等7个方面对农垦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,重点回答了垦区怎么改、农场怎么改,以及人员、资产和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怎么办等重大问题。
第一,全力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。在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方面,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、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,强化国有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和服务职能,积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,同时积极推进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。今后,对国有农场区域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,地方政府应切实履行职责,可以由政府直接设立机构提供服务,也可以采取授权委托、购买服务等方式赋予相应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,要避免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落空,以及由于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而造成农场行政化。国有农场要构建党委集中领导,行政管理、生产经营、社区服务有效统筹的新型治理结构,建立统一管理、权责清晰、分工明确、行为规范、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,做大做强生产经营职能,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职能,把国有农场建设成为生产力先进、群众安居乐业、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镇,引领推进中国特色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。
第二,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企业集团。《意见》明确指出,集团化是垦区改革的主导方向,要推动垦区创新经营体制机制,逐步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,建设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。这一改革路径既契合了垦区发展的实际情况,又是考量国际国内形势的战略抉择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饭碗里要装中国粮,要有打造我们自己的国际大粮商的信心。李克强总理指出,要培养一批世界级粮商和农业公司,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掌控力、影响力和话语权。农垦是我国实现这一目标最现实、最具有潜力的载体,迫切需要通过垦区集团化改革,加强优势资源的集聚整合,围绕农业战略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、产业掌控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。
第三,大力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。推进资源要素重组是提高农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。农垦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,促进劳动力、资产、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。一是构建新型劳动用工制度,健全职工招录、培训和考核体系,逐步建立以劳动合同制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健全人才教育培养体系,吸引优秀企业家、高端专技人才、职业经理人到垦区就业创业。二是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,建立符合农垦特点、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,以资本为纽带打造农业全产业链,稳步开展农垦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,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企业股权结构优化,多种形式探索管理层和企业员工持股,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力度。三是严格管理、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农垦国有土地,稳步推进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改革进程,积极探索盘活农垦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。
记者:众所周知,农垦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,那么,今后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上有何作为?
韩长赋:农业是农垦的立身之本,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、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这个核心目标,巩固和提升农垦现代农业国家队的地位。
一是夯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这是农垦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,也是农垦最大的优势所在。重点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提升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要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粮棉糖胶乳肉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。
二是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。要围绕全产业链夯实基础补短板,加强农垦粮食晾晒烘干仓储设施建设,提升农垦粮食产后处理和初加工能力,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,严格农业投入品准入,强化水土治理和环境监测,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。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,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农垦优质农产品流通网络。以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为平台,打造中国农垦品牌,建设全国性电子商务营销中心。
三是提升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。依托农垦的企业优势,积极联合科研院所探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,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,真正解决农业科技“两张皮”和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农垦种业,在提高农业产业前沿高端的控制力上有所突破。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技术,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全程信息化。